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日渐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加大,高血压发病率日益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需加以重视。而有关降血压的方法,网路上一搜触目皆是,这里为大家介绍轻松简易的一招:转动你的脚腕子。
具体转脚腕的方法:
1. 盘腿坐在床上/椅子沙发上,用手握住脚踝,缓慢转动脚腕子。
2. 坐在椅子上,脚尖着地,以脚腕为轴进行转动。
以上动作洗澡后做效果更好,一般每次左右各转20-40下,早晚各做一次。
平时开会、工作时都可以转转脚腕,长期坚持,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有言道,“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脚踝以下分布着大概三十多个穴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此都有对应的反射区。因此从脚腕至脚底,可说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要区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表示,不时转动脚腕确实可对高血压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减缓身体老化速度,还能灵活骨关节。昆仑、申脉、金门、丘虚、解溪、中封、商丘、太溪等穴位,都在脚踝周围,在转动脚踝的同时,可以刺激这些穴位,起到保健作用。举例说昆仑穴,位于足外踝后方,在外踝最高点与脚跟腱相连线的中央点。此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按揉刺激它可以治疗头痛、腰痛、高血压、怕冷症等。
此外,脚底部的部分穴位对高血压也有一定的疗效,如涌泉穴(位于足底,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按摩它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倦怠、失眠、高血压、眩晕、更年期障碍等。用两手的大拇指按压位于脚大拇指根部横纹中央的“高血压点”数秒钟,一天10次,对降血压也有显著疗效。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50%,需多加了解发病因素,方能预防胜于治疗。常见可诱发高血压的因素有:
1. 膳食因素
盐摄入过量可使血压升高,而低盐饮食可降压。老年人由于味觉功能减退喜欢吃比较咸(含钠高)的食品,因而易致高血压。因此,应把少盐饮食作为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保健措施之一。研究表明,膳食中钙不足也可使血压升高。
2. 肥胖因素
老年人腹部的脂肪堆积,表现为腰围往往大于臀围,这种向心性肥胖容易发生高血压,可能与老年人存在胰岛素抵抗有关。老年人易继发高胰岛素血症,常伴发高血压。
3. 神经血管因素
老年人交感神经活动性高,血中肾上腺素水平较高,但不易排出;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均可诱发高血压;老年人肾脏排钠能力降低,也可导致高血压。
4. 心理因素
持续的心理紧张、心理疲劳会导致人体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使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血管中枢发生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血管痉挛和血压升高。因此老年人应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与转移,正确对待已发生的心理突变,培养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中医针灸可改善症状
针灸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的主要手段,有辅助降压的效果,配合降压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参考70年代初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法,针刺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等,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针灸治疗期间,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须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调整药量,切勿突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