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中医养生救免疫

“ 中医师认为, 人体一旦健康发生任何变化, 都是因为正气不足,也就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 因此, 正气的充足是非常重要的。” 容易感冒, 是免疫不好, 皮肤老起疹子, 也被说是免疫力有问题, 为什么好像什么问题都被说成和“免疫”有关呢? 容易感冒在中医称为容易“外感”, 皮肤老是起疹, 吹风就打喷嚏, 天气转变就咳个不停。。。。。。,这些体质在中医来说, 就是正气不足导致容易被外在各种环境, 病原等影响, 因为中医认为, 人体免疫即为人之正气 , 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病不外邪正虚实。 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中医把各种外来的致病因素, 如风, 寒,暑,湿,燥,火等都称为“邪”, 邪气过盛, 则病气有余形气不足, 正气被耗损了就会变虚,即免疫和感染源之间的关系。 中医的正气泛指人体精, 气, 血, 津液等生命物质和脏腑经络等组织结构的正常功能活动, 以及基于此而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 包括自我调节能力, 适应环境能力, 抗病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 如果“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如果生病了,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人体如果有外邪在其中, 表示正气早受到虚损了才会致病, 也因此, 要对抗各种疾病, “正气”也就是免疫力, 非常重要。   正气维持身体运作 中医认为正气是人抗御病邪侵袭,及时驱除病邪而防止发病的作用, 正气对人的功用有四: 1. 调节适应:中医认为正气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令脏腑经络之气运行不息, 协调正常, 若全身精, 气, […]

DISEASES AND DISORDERS THAT CAN B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The diseases or disorders for which acupuncture therapy has been tested i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reported in the recent literatur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as shown below. 1. Diseases, symptoms or conditions for which acupuncture has been proved-through controlled trials-to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Adverse reactions to radiotherapy and/or chemotherapy Allergic rhinitis (including […]

ALL YOU GOTTA KNOW ABOUT STROKE

We heard about Stoke from friends or relatives a lots, in Chinese we used to call it”爆血管”(burst blood vessel), But in fact, this is only one type of stroke. In old term, stroke we known as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 , a rapid loss of brain function due to disturbance of blood supply to the brain. […]

你不可不知道的,关于中风的点点滴滴!

我们常说的”爆血管”,难道就像是水管爆掉那么简单?其实不是的。我们常说的爆血管其实只是中风的其中一个类型。 中风也叫脑卒中,它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   中风危险因素之是什么让你成为高发族? 年龄越长的人:55岁以后更容易发生中风:一来是因为随着年龄越大,血管脆性越高,脑血管出血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第二是因 为,年龄大的人,血液循环减缓,血栓形成也相对容易发生。 糖尿病: 据资料统计,约有20%的脑血管病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5倍。 高血脂:血脂过多,则会血液进入一个浓稠状态,小脂肪在脑血管内堆积,血管阻塞,则引起脑内大面积缺血坏死。 高血压 :血压不受控制,血管的张力增高,血管”紧绷”时间长了,突然有一天想橡皮圈那样断掉,将引起大脑大面积出血。 冠心病:试想心脏就像身体的发动机,当它出了毛病,血液进行性无法往头脑运输。结果导致脑缺血坏死。 肥胖: 临床观察发现,肥胖者与一般人比较,发生中风的机会要高40%,这带出了中风于肥胖不可分开的重要关系。 吸烟:血液充满了尼古丁,导致携带的氧气不足,是心脏无法正常运行,这会让血栓更容易在血管中形成。 家族史: 拥有中风家族史的人患中风的可能比一般人高,如果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也曾有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你也必须提高警惕。 *TIA,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中风发病症状类似,但比较轻。常有突发眼前发黑,偏盲,无力,头晕,失去平衡。以上症状常在1到2秒后自行恢复,且不留下任何后遗症。 下期介绍:中风先兆,你可以提早发现!

哪种睡姿适合你? 快来挑个合适的吧!

有句话说:姿势不对,起来重睡。良好的睡姿对于我们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挑选错睡姿,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损害身体,惹病伤身!你的睡姿正确吗?想知道哪种睡姿适合你,不妨看看下面的几点提示。 专家介绍说,人在睡眠过程中姿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刚入睡时你觉得自己保持着一种相对固定的姿势,但实际在一夜的整个睡眠过程中,人的体位一般会变动20~60次。 要保证睡眠质量,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睡姿,这样不但能睡得安心,还能起到保健身心、预防疾病的作用。不同人群,要采取不同的睡姿,想知道哪种睡姿最适合你? Step 1:4大睡姿优劣PK 睡姿对于女人的睡眠乃至身体健康都十分重要。错误的睡姿,不仅破坏睡眠质量,还会让脊椎、心脏、肺部等部位受到压迫,进而产生疾病。日常最常见的睡姿有仰卧、俯卧、侧卧三种,侧卧又分为右侧卧和左侧卧两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4大睡姿的优劣对比。 仰卧可养护脊椎,但会引起打呼噜 优:仰卧是最大众的一种姿势,因为这种姿势既不压迫内脏,还可以利用平板床养护脊椎,使脊椎保持平直。 劣:仰卧会因重力关系导致舌根下坠,造成人们打呼噜。另外,人们在仰卧时会不经意将手放在胸腹部,睡着以后手的重量容易压迫胸腹,让人在睡梦中产生胸闷气短的感觉,影响睡眠质量。 因此,仰卧姿势适宜颈椎病患者选择,但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应当尽量避开。 俯卧可护腹部,但容易导致呼吸不畅 优:大自然的动物其实都采取的是俯卧的形式,这说明俯卧才是最天然的一种姿势,俯卧可以达到护住腹部阳气的作用。 劣:俯卧更容易使胸部和横膈膜受压,影响呼吸,加重心脏负荷。另外俯卧时,人的头不得不偏向一边才能保持睡眠,长期保持这种姿势容易造成颈部肌肉劳损。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的人更不应选择俯卧。 左侧卧最适合孕妇,但容易压迫心脏 优:随着怀孕时间变长,子宫不断增大,甚至占据了整个腹腔,这样会使临近的组织器官受到挤压,子宫不同程度地向右旋转,从而使保护子宫的韧带和系膜处于紧张状态,系膜中给子宫提供营养的血管也受到牵拉,会影响胎儿的氧气供给,容易使胎儿慢性缺氧。 孕妇采取左侧睡姿,就可以减轻子宫的右旋转,缓解子宫供血不足,对胎儿生长发育和孕妇生产是有利的。 劣:由于心脏在左边,如果保持左侧卧的状态,容易压迫心脏,另外胃通向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出口都在左侧,所以左侧卧时不仅使心脏受到挤压,而且胃肠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 右侧卧 优:首先,心脏位于人体胸腔偏左的位置,右侧睡能使较多的血液流向人体的右侧,相应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心脏的休息。其次,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位于右上腹部,右侧卧会使较多血液流经肝脏,有利于肝脏本身的健康和新陈代谢。 劣:影响右侧肺部运动,不适合肺气肿的患者。   Step 2:性格对睡姿也有影响 1、”胎儿式”睡姿(占41%) 睡觉姿势像胎儿,身体蜷伏,手抚着枕头侧睡。这类人表面很倔强,其实内心敏感害羞。 健康提示:左侧卧有利于胃酸排入消化道,晚饭吃多了,最好采取左侧卧姿。右侧卧不会压迫心脏,适合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2、”木头式”睡姿(占15%) 侧睡,手臂贴在身上,睡姿像木头。这类人通常和蔼可亲,擅长社交,但容易相信陌生人,有时会上当受骗。 3、”渴望式”睡姿(占13%) 侧卧,但手臂伸展于两侧。这类人性格开放,多疑且愤世嫉俗,做决定犹豫不决,一旦决定形成,就很难改变注意。 4、”海星式”睡姿(占5%) 仰卧睡姿,双手上举过肩。这种睡姿的人乐于助人,为人谦和,不喜欢成为公众焦点,通常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5、”士兵式”睡姿(占8%) 仰卧而睡,四肢伸直。这类人性格安静,内向保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健康提示:真正能减少皱纹的并不是什么化妆品,而是科学的”睡相”——仰卧。它能使血液循环不受任何干扰,面部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这种睡姿不压迫身体脏腑器官,适宜脑动脉硬化的病人、高血压病人。 6、”自由落体”睡姿(占7%) 俯卧睡姿,双手伸到肩上。这种睡姿的人性子急,脸皮薄,在自信外表之下隐藏着紧张的个性,遇到批评,反应激烈。健康提示:采用这种睡姿,有益于消化,适合胃肠不好的人,腰椎病患者最好也采取这种睡姿。 但这种睡姿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因此,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患者最好不要选择这种睡姿。   Step 3:不同人群,睡姿选择有讲究 专家称,没有唯一正确的睡觉姿势。在有些情况下,每天保持同一睡姿会导致身体疼痛,如颈部或肩部问题等。对许多身体有病痛的人来说,有些睡姿能帮助他们防止问题恶化,甚至能够加以缓解。 如果你会打鼾: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睡眠失调症,往往伴随着打鼾现象,可能因舌根或咽部组织下坠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狭窄,从而导致呼吸中断。睡眠专家表示,这种情况要避免仰卧,约有10%的患者能通过改变睡姿得到治愈。 如果常常胃酸返流: 侧卧而睡有助于缓解这一俗称胃灼热的病症。仰卧会导致胃酸返流,因为头部相对于胃部没有抬高,胃部消化物可能上涌至食管或咽喉处。 睡眠专家说,另一种解决方案是用枕头抬高头部,或者用砖块或大部头书籍抬高床头脚二到四英寸。在缓解胃酸返流方面,左侧卧位比右侧卧位更有效,但专家称相关证据尚不充分。 如果你腰背疼痛: 最好是仰卧,保持自然姿势,让脊椎处于站立时的对齐状态。 如果你肩部疼痛: 要避免压住疼痛肩膀的侧卧姿势。用一个小枕头支撑疼痛的肩膀。如果你喜欢用另一侧来侧卧,那就抱住一个枕头。

寶寶難入睡!睡前助眠食物知多少

調查指出,國內有超過6成的寶寶有睡眠障礙,其中以「入睡困難」以及「夜間驚醒」2項最為嚴重。醫師表示,良好睡眠有助於生長發育,建議應盡量保持臥室的安靜、柔和的光線與舒適的溫度,同時睡前可多喝些牛奶,對於提升寶寶優質睡眠品質有加分效果。 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葉勝雄指出,嬰兒不會用言語表達身體不舒服,但卻可以從「睡眠品質」看出一些端倪,像是睡覺時弓著身子可能是肚子不舒服;頻頻翻身、呼吸急促,則要當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作怪。   睡眠影響生長 安穩很重要 臨床統計,0到6個月新生兒平均睡眠14.5小時,7到12個月寶寶12.5小時,1歲至3歲幼兒平均每日睡眠則為11到12小時。另趴睡易造成嬰兒猝死,而習慣跟父母同睡1張床的寶寶,相對來說睡得較不安穩。建議最好讓幼兒單獨側睡,有效幫助好睡眠。 夜間驚醒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安撫,才能夠被動的再度入睡;而睡眠品質不佳,將明顯影響孩子的發育,包括免疫系統與新陳代謝不佳、學習能力低等。家長可以透過睡覺時是否哭鬧、有無怪聲、睡得安穩等幾項因素,判定寶寶的睡眠狀況好或不好。 醫師:翻來覆去小心生病了 門診中常見家長抱怨寶寶總是半夜起來玩、不想睡、或日夜顛倒,造成許多困擾。通常醫師會先詢問病史,檢查完全是否有生理上的問題。 舉例來說,寶寶經常感冒或患有咽喉發炎等呼吸道疾病,夜裡經常出現鼾聲、呼吸急促和頻頻翻身的情形就得當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是小兒氣喘過敏也會影響睡眠,如果出現上述情形家長可以協助寶寶翻身側睡就可以改善。 另一個比較會影響新生兒睡眠的是腸絞痛,腸絞痛在新生兒很常見,媽咪可觀察寶寶表情痛苦、雙腿縮起,通常1天啼哭超過2至3小時、1週超過3天、持續3週以上,即符合腸絞痛診斷標準。 葉勝雄醫師建議,除了讓寶寶在睡眠時不受打擾,為寶寶營造安全的睡眠環境很重要。6個月以下寶寶睡床周邊要避免擺放柔軟膨鬆物品如枕頭、毛巾或太厚的被子,以免不慎發生窒息。   寶寶快速入睡 飲食是關鍵 基本上,嬰幼童睡覺時生長激素分泌較多且快,所以優質的睡眠對寶寶的成長有很大幫助。但是寶寶睡不好,不僅容易煩躁,也會影響到正常的進食。 而睡前的飲食習慣,將左右寶寶是否快速入睡;建議若能夠早點吃晚餐比較好,睡前就不易過飽。而無論是哺餵母乳、配方奶、牛奶,或4個月大後餵食副食品,父母只要能掌握正確原則,也能幫助寶寶入眠。 【助眠4原則】: 1.少咖啡因食物:母乳媽媽須特別留意平日飲食,避免食用含咖啡因食物,以免殘留相關成分,並透過母乳進入寶寶體內,導致不易入睡。 2.睡前不宜太飽:如想延長睡眠時間,應該同步從早、中、晚餐起,增加餵奶量,不但讓寶寶習慣,也能延長睡眠和消化的時間周期。 3.增加入眠食物:睡前適量喝牛奶有助於入睡,因牛奶中的色胺酸元素能助眠;或餵食小米粥的湯,讓寶寶有些許飽足感,亦能幫助睡好覺。 4.少油膩甜點類:睡前少吃甜食,另可能造成脹氣的食物也應注意,如豆類製品、柑橘、香蕉等,以免造成不適而影響睡眠。   转自:华人健康网

WHO NEED TCM?

中医与中华民族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医累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与西医相比,对疾病有许多独到见解,独特治疗方法和确切疗效。那么,何种疾病应该看中医呢? 慢性疾病 中医的指导思想为整体观念,擅长于辩证施治,诊疗时特别注意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善于分析、综合、推理、长于调理人体功能平衡。因此,中医对各种慢性疾病、 老年性疾病如肝炎、肾炎、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胃炎、肺气肿、贫血、糖尿病及老年期的消化、内分泌、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疾患的治疗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大病初愈 大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虚弱现象。此时采用中药条例效果尤显,因为此时中医采用扶正祛邪,论证施补,全面调整的治疗方法,故能使病后虚弱者较快的恢复人体的生理平衡。 妇科疾病 妇女的痛经、月经失调、功能性出血、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妊娠及产后疾病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等宜看中医。因中医治疗妇科病要谨慎,且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不仅治标而且治本。 疑难疾病 各种肿瘤手术和放化疗后,癌症晚期中医治疗可协助恢复和延长生命期,提高生存质量。阳痿、遗精、少精、死精、女性不育、神经官能症、面瘫、麻痹、脱发、风湿、牛皮藓、白癜风等疑难疾病求治于中医药很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有病难诊 许多人自觉有病,但经各种现代化的诊疗设备检查,化验后,仍难以确诊时宜看中医,如对于气虚盗汗、耳鸣、肢麻、肢冷、腹胀便秘、小便频数、夜尿、口渴、胸 闷、狂躁、忧郁、精神萎靡、身倦无力、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等症状,中医细察后会诊断出病因并对症施治。对西药过敏或有严重副作用时,亦可改用中医药治疗。